目前分類:About Arts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從台北歸返的那晚,車內如常地低迴Don McLean悠緩的呢喃,

●_● Little yi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昨日與Rong到新光三越十樓,參與師大張克晉教授的清明上河圖演講。 【清明上河圖】正如其名,上河意指汴河,北宋時的京城所在;而清明時節乃春去夏將至之時, 由此為起點,教授一步步在分段畫作中引寥寥聽者走入北宋的時空。自北宋畫匠張擇端的最初宋本 清明上河圖起,歷代畫院或私人畫工臨摩其畫已不計其數,至今存世最有價值的複本除北京故宮 的張擇端真品之外,另有台北故宮、上海博物館、大英博物館共15件,其中有七件在台北故宮 ,且最有欣賞典藏價值之清院本,正是台灣最值自傲的鎮宮之寶。其畫長約12公尺,由Epson印製的 幾可亂真複本,連新光三越的展場亦難以全面開展供觀覽。對工筆畫深有學養的張教授講解了 中國畫有一定的觀覽程序:由於常掛畫的畫家視野基準由下至上,而卷軸則由右至左,因此人們 觀畫時亦應如此。 清明時序為春,故東風徐徐,畫中酒旗、船帆、風箏一律可見鼓動飄揚之方向;主題由食衣住行 無一不括,畫中人物自販夫走卒、閨閣佳人、商旅僧道至皇親國戚之生活皆鉅細靡遺被繪出。 畫中每個人物舉止都在教授解說下鮮活躍然,無論是戲臺上貂蟬呂布之崑曲【鳳儀亭】, 或是戲臺下為觀戲而登臨圍牆的閨女、背著娃娃的爹娘、為爭一席而拳腳相向的人群…都自有一番 應有的神色姿態。而近城處道路上成排的街樹,恰似台北林森北路被政府年年修剪枝枒的楓樹一般, 長成了粗細懸殊的奇特樹景。城門前虹橋上,擠滿數十不同店家組成的細小方格,庶民騾車往來其間, 有老僧盤坐於道旁化緣,以及教授口中不及閤傘、不及收驢鞭便隨手插於腰上, 相互急著作揖的張李兩員外。城門下川流不息的販子趕著午後兩三點的市集, 僅有四五頭戴方士巾的文官與百姓逆向而行,正準備出門踏青,或將出城或已上船。 講述過程中,為免聽眾難以理解,張教授時時以詼諧口吻帶入現今時事或用語以佐圖, 其風趣與博學程度令我屢屢憶起我們清大的朱曉海及王安祈老師,以及臺大某教授曾告訴我的話: 「清大中文的許多教授們,都是一時之選哪。」令我深以為傲且慶幸已極。   短短一小時的演講完畢,Rong提出問題:由於這幅畫據說由五個畫匠畫了三年之久, 如果畫錯了一個地方,要怎麼補救?沒想到張教授瞪大了眼睛說,完全沒得補救的! 一旦出了岔子,哪怕已屆完工,都必須全部重來。西方油畫有了筆誤,以畫刀刮去油彩即可, 然此界畫卻須冒殺頭大罪而戰戰兢兢為之,這乃是中國畫的可怕之處,亦正是其珍貴之處。 而在張教授詳細檢視研究過的12公尺畫捲中,這幅清明上河圖竟連一個小差池或破綻都沒有, 實為古畫觀止之不朽真跡。我趁教授前往展區之際,趁機詢問他提及一兩次的傳統「界畫」技巧, 由於被他描述得甚為艱奇玄妙,很想略知一二。親切的張教授即刻拿出紙筆繪出筆具,向我解釋: 界畫為工筆畫中宮廷巍閣之描繪手法,由於當時軟毛筆無法延尺緣繪出直線,於是發明兩筆錯置 、頂住「界尺」手法以繪筆直屋椽。乍看之下雖易,飽含墨汁之毛筆卻極難掌控力道及絹布上 之渲染度,因此非宮廷畫院難以為之。 原來清【清明上河圖】院本,乃是清代五畫匠集南北宗與所有中國繪畫技法於大成之作, 無論設色(彩色)或畫法皆勝前人,莫怪傳世百年不朽。原本就對中國山水畫很有興趣的我, 在這次演講後又對界畫做了功課,真是獲益良多呢! 引一關於界畫的網頁以誌之: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6/11/10/n1516508.htm 藝術小百科-界畫

●_● Little yi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週末是我與Rong計畫已久的登玉山之旅,由於是跟團,許多原本該背的公糧與睡袋等負擔都不需擔憂了,
我們僅準備了最基本的攻頂包,內有:風衣、保暖衣、羽絨外套、手套、毛帽、備用衣等服飾類;

●_● Little yi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